保安局局長、公務員事務局同行政會議
呢D全部都高一哥幾級
你班差當佢地臭四,完全無得傾
甚至煲0太都當佢唱歌
但一哥同你地講幾個鐘,其實都係0個D 0野
你班友個個拍膀頭,即刻「收韁」
大佬呀,而家你地係「中國人」管0架
你地有無讀歷史0架
咁樣攪一攪
一哥就「功高蓋主」
呢四個字係中國官場大忌
而警察仲係香港0既"武裝力量"
睇怕一哥都係「堀頭進士」無得再上0架啦
0係阿爺眼中,你"擁兵自重"
俾你做埋保安局局長,你咪連駐港解放軍都趕返上深圳?!?!
阿爺對差佬一定「抓得更緊」
「作法自斃」,就係你班差佬0既寫照
星期日, 6月 28, 2009
星期五, 6月 12, 2009
"漒水強"已經玩到第三單
呢件事除0左證明香港有好多「計時炸彈」之外
更說明,今時今日0既香港警察有幾"廢"
「回歸」之後,警察0既辦事能就每下愈況
當然,包括他們的"一哥"!
之前兩單,都係發生0係星期六0既傍晚
好易令人推測兇徒可能係一個有固定職業
返星期一至五0既上班族
有可能係一個白領
而星期六傍晚係案發地開始"熱鬧"0既地方
進一步估計,「嘈雜聲音」就係觸發佢行兇0既"因素"
人多嘈雜,但唔係最"旺"0既時間
如果兇徒0既"目的"係要「對社會做成最大傷害」
我想佢會選擇星期日0既下午
所以,兇徒好大機會係一個"精神有問題"0既人
但去到第三單案發生之後
因為時間係星期一,
「返星期一至五0既上班族」呢個論點開始站唔住腳
亦有可能係佢0係呢幾個星期"俾人炒0左"
但好肯定佢會係一個精神有問題0既人
而且,佢會係案發地點付近0既居民
而0係第一次犯案之後
警方「大鑼大鼓」話加派人手
但兇徒仍"冒險"0係附近犯案,睇得出兇徒唔係一個「理性」0既罪犯
因為「理性」0既人,係唔會"冒險"去滿足自己0既慾望
0係香港,人多0既地方唔止旺角,犯不著"冒險"
但之後兩次0既案件都係0係附近發生
證明「旺角」,亦係行兇因素之一
而我最擔心0既係,原本第一次0既犯案只係兇徒情緒上0既發洩,
係偶發性0既
不過,特首0既行動,同警方0既表現
將兇徒"激化"成一個「反社會傾向」0既人
第二次同第三次犯案時,用返相同0既手法,
唔多唔少會係一種"TRADE MARK" 0既手段
目的係向警方表明,「我叻過你地,無人可以捉到我」
到第三次犯案,警方「天眼」0既"荒謬",一定會助長兇徒繼續行兇
因為警方0既「醜態」,會為兇徒帶來更多「滿足感」同「成就感」
可以推斷,兇手係一個屬於「受社會壓迫0既階層」
平日0既生活充滿「挫敗感」,係被社會定性為失敗者0既人
最可怕0既係,而家兇徒可以0係任何日子"犯案"
下次會係幾時,真係無人會知
但估計佢仍會0係旺角行兇
因為第三次犯案,令佢帶來空前0既成功感
佢點會捨得呢度
而下次佢0既行兇目的會開始轉為「對社會做成最大傷害」
目前,我估計兇徒有以下"背景"
中年男性
居住0係旺角
低下階層、低學歷
一個唔需要輪班0既「低級打工仔」
有可能剛失業
精神有問題(但無精神病紀錄)
獨居、性格孤癖、報復心強
有「反社會行為」、「被迫害妄想」
作為一個「必需」於旺角出沒0既市民
可以"自保"0既方法
就係唔好0係下午三、四點之後係案發地點附近出沒
盡量行一 D 唔會太多人同太嘈0既地方
「亞皆老街」同「西洋菜南街」都會係"高危地方"
呢件事除0左證明香港有好多「計時炸彈」之外
更說明,今時今日0既香港警察有幾"廢"
「回歸」之後,警察0既辦事能就每下愈況
當然,包括他們的"一哥"!
之前兩單,都係發生0係星期六0既傍晚
好易令人推測兇徒可能係一個有固定職業
返星期一至五0既上班族
有可能係一個白領
而星期六傍晚係案發地開始"熱鬧"0既地方
進一步估計,「嘈雜聲音」就係觸發佢行兇0既"因素"
人多嘈雜,但唔係最"旺"0既時間
如果兇徒0既"目的"係要「對社會做成最大傷害」
我想佢會選擇星期日0既下午
所以,兇徒好大機會係一個"精神有問題"0既人
但去到第三單案發生之後
因為時間係星期一,
「返星期一至五0既上班族」呢個論點開始站唔住腳
亦有可能係佢0係呢幾個星期"俾人炒0左"
但好肯定佢會係一個精神有問題0既人
而且,佢會係案發地點付近0既居民
而0係第一次犯案之後
警方「大鑼大鼓」話加派人手
但兇徒仍"冒險"0係附近犯案,睇得出兇徒唔係一個「理性」0既罪犯
因為「理性」0既人,係唔會"冒險"去滿足自己0既慾望
0係香港,人多0既地方唔止旺角,犯不著"冒險"
但之後兩次0既案件都係0係附近發生
證明「旺角」,亦係行兇因素之一
而我最擔心0既係,原本第一次0既犯案只係兇徒情緒上0既發洩,
係偶發性0既
不過,特首0既行動,同警方0既表現
將兇徒"激化"成一個「反社會傾向」0既人
第二次同第三次犯案時,用返相同0既手法,
唔多唔少會係一種"TRADE MARK" 0既手段
目的係向警方表明,「我叻過你地,無人可以捉到我」
到第三次犯案,警方「天眼」0既"荒謬",一定會助長兇徒繼續行兇
因為警方0既「醜態」,會為兇徒帶來更多「滿足感」同「成就感」
可以推斷,兇手係一個屬於「受社會壓迫0既階層」
平日0既生活充滿「挫敗感」,係被社會定性為失敗者0既人
最可怕0既係,而家兇徒可以0係任何日子"犯案"
下次會係幾時,真係無人會知
但估計佢仍會0係旺角行兇
因為第三次犯案,令佢帶來空前0既成功感
佢點會捨得呢度
而下次佢0既行兇目的會開始轉為「對社會做成最大傷害」
目前,我估計兇徒有以下"背景"
中年男性
居住0係旺角
低下階層、低學歷
一個唔需要輪班0既「低級打工仔」
有可能剛失業
精神有問題(但無精神病紀錄)
獨居、性格孤癖、報復心強
有「反社會行為」、「被迫害妄想」
作為一個「必需」於旺角出沒0既市民
可以"自保"0既方法
就係唔好0係下午三、四點之後係案發地點附近出沒
盡量行一 D 唔會太多人同太嘈0既地方
「亞皆老街」同「西洋菜南街」都會係"高危地方"
星期一, 6月 08, 2009
沒有參與本想參加的活動
原因是「藥物反應」
那夜的心情其實不大好
畢竟是「二十年」的紀念,好應該支持一下
不能出席,感覺很難受
看了相關的新聞之後
六萬幾,十五萬,二十萬
"出席人數"從來是「沒有共識」,已經見怪不怪
但我在新聞上,
看到台上那些人總令我覺得有點「不自然」
為什麼這些「主持人」總喜歡把這些紀念活動弄得如此"嬌柔造作"
觀看著電視畫面,也令我起了「雞皮疙瘩」
來來去去就是唱歌,"分享"
難怪被親共陣營訕笑「吃老本」
不是要你把"活動"攪得有「殺傷力」
但也不必要一直活在二十年前吧?
看完新聞,之前的難受感覺,忽然間減輕了
過去二十年,一直沉醉在「出席人數」
這個迷思中
就當那夜有二十萬人,又如何?
我更希望有二十萬人會在那一夜以外的時間用真相去感染身邊的人,
那種「幅射效應」
比起「出席」,更有價值
我不是否定晚會的意義,
每年一次的活動,提醒我們不要忘記
更提醒當權者,我們沒有忘記
比起"破紀錄的出席人數"
我高興看到有內地的自由行旅客出席
當然,加入了年輕人的力量就更令人鼓舞
成功在下一代埋下種子
才可以把歷史傳承下去
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
當權者會承認自己當日的惡行
「六四紀念館」一定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
我懂得是非曲直
但不代表要我絕對認同你的價值
當日陳同學的論述,也不是被你們一句「你講錯!」
被壓得不能翻身,更被你們打成"隱形左派"
在我眼裡,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假如他的觀點有錯,應該用真相去反擊
當日程翔先生的理據已經十分有力
但之後「百犬吠聲」,
更有人用扮訪問去「騙取真說話」
手法之"低",令人側目
呂志偉在城市論壇上被主持追問得啞口無言
也令實在大快人心
你可以「薪火相傳」
難道別人就不可「找繼承人」嗎?
沒有理據支持的"論述",
一定會消失在歷史中
其實我認同這種反向的論述存在
只有在不同言論之下,下一代才有空間去分析
去明辨是非
我們要做的,是提供歷史的真相給下一代去思考
而不是當「一言堂」去命令下一代"接收"我們的價值觀
「我不認同你的言論,但我也誓死保護你的言論自由」
這才是民主。
原因是「藥物反應」
那夜的心情其實不大好
畢竟是「二十年」的紀念,好應該支持一下
不能出席,感覺很難受
看了相關的新聞之後
六萬幾,十五萬,二十萬
"出席人數"從來是「沒有共識」,已經見怪不怪
但我在新聞上,
看到台上那些人總令我覺得有點「不自然」
為什麼這些「主持人」總喜歡把這些紀念活動弄得如此"嬌柔造作"
觀看著電視畫面,也令我起了「雞皮疙瘩」
來來去去就是唱歌,"分享"
難怪被親共陣營訕笑「吃老本」
不是要你把"活動"攪得有「殺傷力」
但也不必要一直活在二十年前吧?
看完新聞,之前的難受感覺,忽然間減輕了
過去二十年,一直沉醉在「出席人數」
這個迷思中
就當那夜有二十萬人,又如何?
我更希望有二十萬人會在那一夜以外的時間用真相去感染身邊的人,
那種「幅射效應」
比起「出席」,更有價值
我不是否定晚會的意義,
每年一次的活動,提醒我們不要忘記
更提醒當權者,我們沒有忘記
比起"破紀錄的出席人數"
我高興看到有內地的自由行旅客出席
當然,加入了年輕人的力量就更令人鼓舞
成功在下一代埋下種子
才可以把歷史傳承下去
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
當權者會承認自己當日的惡行
「六四紀念館」一定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
我懂得是非曲直
但不代表要我絕對認同你的價值
當日陳同學的論述,也不是被你們一句「你講錯!」
被壓得不能翻身,更被你們打成"隱形左派"
在我眼裡,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假如他的觀點有錯,應該用真相去反擊
當日程翔先生的理據已經十分有力
但之後「百犬吠聲」,
更有人用扮訪問去「騙取真說話」
手法之"低",令人側目
呂志偉在城市論壇上被主持追問得啞口無言
也令實在大快人心
你可以「薪火相傳」
難道別人就不可「找繼承人」嗎?
沒有理據支持的"論述",
一定會消失在歷史中
其實我認同這種反向的論述存在
只有在不同言論之下,下一代才有空間去分析
去明辨是非
我們要做的,是提供歷史的真相給下一代去思考
而不是當「一言堂」去命令下一代"接收"我們的價值觀
「我不認同你的言論,但我也誓死保護你的言論自由」
這才是民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