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23, 2009

其實,我已經差不多有八年沒有去「香港書展」
原因?可能是我變了,又可能是書展變了

中學年代,我是"書展"的常客
排長龍,迫入場
都算得上是青春期的「ON 居事」之一
那一年,"迫爆玻璃門"
到今天,我仍引以為傲

不知道是人大了,還是書展越來越失去價值
以前入場,都會有空間去"看書"
接收不同層面的資訊
但今天,大部份人入場的目的只有一個
「用折扣買書,"折扣"省下的補貼入場費。
然後讚賞自己是一個"精明消費者"。」
而出版又把書展變成一個「散貨場」
"要錢唔要貨"就是各「參展商」的目標
這樣的一個書展,實在找不到一個入場的理由
同樣現象不只發生在書展
食品展、婚禮展各式各樣的"展覽",說穿了,只是一個又一個的「散貨場」
或許是"香港地"的宿命
絕對是香港人的悲哀

作為一個漫畫迷,當初書展"引入"漫畫出版商
對我來說是一個天大喜訊
也是我每年參與書展的原因之一
大量的漫畫迷入場
令主辦單位"誤會"香港不是「文化沙漠」
基於可觀的入場費收益
主辦單位對漫畫商也「隻眼開隻眼閉」
漸漸把書展變成"限量物品銷售活動"
以致發展成日後的「兵器展」
而我,亦在「兵器展」開始,絕跡於書展

及後,"偶像"也出書
狗屁不通的文筆加上無聊到極的內容
唯一的可取之處,就是作為語文科的「反面教材」
借「簽名會」的招徠,販賣的,是附有文字的色相
在我看來,書展已經變成一場「一年一度的鬧劇」
當然,淫審處的荒謬,又是另一場鬧劇

直到今年的「0靚模事件」
積壓的情緒開始爆發出來
"0靚模"成了眾矢之的
有人跳出來說要"悍衛書展"
又有人跳出來說「寫真集也是"書",到場推銷有何不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沒有當日主辦單位讓「偶像」矇混過關
今天的「0靚模事件」也不會發生

眼前的"爭論",一開始就放錯了焦點
你說香港有很多「愛讀書的市民」
我說香港有更多「愛襯墟的鄉民」

沒有留言: